提案太坊账户革命进化看以钱包史抽象从E
作为在加密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手,我不得不感叹:账户抽象(AA)可能是改变以太坊游戏规则的关键技术。每当有人问我"Web3怎样才能吸引十亿用户"时,我总是忍不住叹气——看看现在普通用户的操作流程吧!那个让人头疼的助记词,那些复杂的gas费支付,简直就是新用户劝退指南。
钱包体验的痛点与突破
记得我第一次教朋友使用MetaMask时的场景。他皱着眉头问我:"为什么我不能像用微信支付那样简单?"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。现有的以太坊钱包体验存在几大硬伤:
- 那个24个单词的助记词,就像一把双刃剑。丢了它?恭喜你,资金永远找不回来了。- 每次交易都要准备ETH支付gas费,这不就相当于要先去银行换零钱才能用支付宝吗?- 想批量操作?抱歉,请一笔一笔来吧。
幸运的是,账户抽象正在改变这一切。想象一下,未来我们可以:使用无需助记词的智能钱包;用任何ERC20代币支付gas;通过社交好友恢复丢失的账户;像购物车结算一样批量处理交易。
账户类型的底层逻辑
在技术层面,以太坊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。目前有两种账户类型:外部账户(EOA)和合约账户。简单来说,EOA就是你现在用的MetaMask钱包,由私钥控制;而合约账户则是由代码控制的智能合约。
这里有个有趣的细节:EOA可以向任何账户发起交易,而合约账户只能响应交易。这就像在现实世界中,只有人才能主动敲门,而智能合约就像自动售货机,只有你投币它才会工作。
以太坊的早期探索
2017年那会儿,我刚入行就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:为什么以太坊坚持使用ECDSA签名验证?当时的共识是:如果允许任意验证算法,矿工可能会被恶意交易淹没。想象一下,要是每个交易都需要矿工花10分钟验证,整个网络不就瘫痪了吗?
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多重签名钱包的尴尬处境。明明是个好主意,却因为交易所不解析日志而难以普及。这让我想起一个真实案例:某项目方用多签钱包转了100ETH给交易所,结果交易所死活不认账,就因为他们的系统还在用老式的交易解析方式。
EIP进化之路
2018年的EIP-86和EIP-1014开启了账户抽象的序章。特别是CREATE2操作码,简直就是魔法——它允许你在合约部署前就确定其地址。这解决了"先有鸡还是先有蛋"的问题:没有ETH怎么部署合约?现在可以先往预定地址转ETH了!
与此同时,社区也没闲着。Gnosis Safe让我眼前一亮:多签、批量交易、ERC20支付gas,这不就是企业级需求吗?而Argent钱包则更像面向普通用户的产品,社交恢复功能简直太贴心了。
EIP-4337的绝妙设计
2022年提出的EIP-4337堪称神来之笔。它聪明地避开了共识层修改,通过UserOperation内存池和Bundler机制实现了账户抽象。这就像在现有的以太坊系统旁边建了个"VIP通道"。具体流程是:
1. 用户发送UserOperation到专用内存池2. Bundler收集并打包这些操作3. EntryPoint合约统一处理4. Paymaster负责gas费代付
这套设计最打动我的是它的灵活性。开发者可以自由实现各种验证逻辑,支持多签、社交恢复等功能,完全不用担心底层协议限制。
L2的新机遇
现在最令人兴奋的是L2的发展。像StarkNet这样的ZK Rollup天生就适合账户抽象。ArgentX在StarkNet上的表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。L2没有历史包袱,可以轻装上阵实现各种创新功能。
作为一个过来人,我想说:账户抽象的进程虽然缓慢,但方向是对的。从早期EIP的摸索,到社区解决方案的涌现,再到EIP-4337的成熟设计,每一步都在推动以太坊走向更友好的未来。或许用不了多久,"助记词焦虑症"就会成为历史,Web3才能真正迎来属于它的十亿用户时代。
(责任编辑:推荐)
-
朋友们,2025年的金融市场可能要变天了!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了解到RWA(现实资产代币化)这个概念时,内心的震撼不亚于当年第一次用淘宝购物。想象一下,以后买美国国债可以像买比特币一样方便,投资迪拜豪宅就像在NFT市场下单,这不是天方夜谭,而是正在发生的金融革命。全球监管加速,RWA迎来爆发拐点记得2017年ICO热潮时大家都在画大饼,如今RWA终于把区块链带回了"接地气"的正轨。这一年美国SEC终... ...[详细]
-
最近Lido的一系列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。先是被以太坊社区指着鼻子骂太过垄断,现在又接连退出Polkadot、Solana、Polygon等公链的业务,这波操作到底在下一盘什么棋?接连撤退:Polygon、Solana接连失守10月17日那天,Lido社区成员kentie抛出一个重磅炸弹:建议关闭Polygon上的Lido服务。说实话,8600万美元的TVL看着不错,但一年才赚11万多美元,这买... ...[详细]
-
这个冬天,北京SKP商场上演了一场令人热血沸腾的跨界联展。谁曾想过,专业高尔夫装备和高性能超跑能擦出如此耀眼的火花?作为经济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这次FILA GOLF与迈凯伦的合作堪称跨界营销的教科书级案例。一场关于速度与优雅的对话走进展厅,最先吸引我注意的是那台传说中的迈凯伦P1。这款限量375台的混合动力超跑静静停放在高尔夫果岭造型的展台上,与周边陈列的运动装备形成奇妙的呼应。说实话,看到价值千... ...[详细]
-
解密Solana生态的多重签名革命:为什么我们重注Squads Labs?
作为一名浸淫加密领域多年的观察者,今天我要分享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。我们Multicoin团队刚刚完成了对Squads Labs的新一轮投资,这家公司正在Solana生态系统中掀起一场多重签名技术的革命。570万美元的注资使得他们总融资额达到1250万美元——这笔钱要怎么花?往下看你就明白了。金融托管的千年困局:从金库到区块链说来有趣,人类对资产保管的焦虑从未改变。记得我去年在伦敦金融城闲逛时,看到... ...[详细]
-
上海外滩的风里飘着区块链的气息——2023万向区块链峰会的召开让这座金融之城再次成为科技焦点。作为参会者之一,我有幸见证了这场思想碰撞。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、香港立法会议员邱达根等重量级人物的出席,为这场盛会增添了不少份量。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,是CertiK首席安全官李康教授在"Web3基石:安全与隐私"圆桌上的真知灼见。Web3的青春期烦恼记得李教授开场就用了个很形象的比喻:现在的Web3就像个... ...[详细]
-
当名人开始卖自己:Friend.tech和TimeStore火爆背后的法律隐忧
说实话,我第一次听说Friend.tech这个平台时,感觉既新奇又不安。想象一下,你可以像炒股一样"投资"某个网红大V,这种将社交关系明码标价的玩法,简直是把粉丝经济玩出了新高度。这个玩法有多疯狂?Friend.tech的操作方式简单粗暴:你喜欢的KOL在上面开通账号后,就会生成一种叫"keys"的数字凭证。这个凭证的价格会随着买卖热度上下浮动,就像股票一样。有意思的是,8月底的数据显示,平台创始... ...[详细]
-
记得两年前那个令人兴奋的时刻吗?整个加密货币圈都在热议Polkadot即将推出的平行链插槽竞拍。那时候的我,也和许多区块链爱好者一样,对这个被誉为"区块链互联网"的项目充满期待。但说实话,后来的发展确实有些出人意料。一场必要的转型最初的竞拍机制设计得太过"精英主义"了。就像一家只对VIP客户开放的私人会所,虽然保证了品质,却把很多有想法的开发者拒之门外。Gavin Wood博士和他的团队很快就意识... ...[详细]
-
朋友们,我是老周,一个在加密世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。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:如果用比特币作为价值尺度,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不一样?说实话,自从我学会了用比特币思考,整个人生观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重新定义储蓄与消费记得刚开始接触比特币那会儿,我把每月工资的30%都换成了比特币。那时候同事都笑我疯了,现在回头看,这可能是这辈子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。在比特币的世界里,"定投"这个词已经不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 - 稳定币这个市场简直热得发烫。无论是华尔街的金融大佬,还是加密圈的技术极客,都在讨论这个话题。但说实话,作为一个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对这股"稳定币专用链"的热潮持保留态度。看看现在市场上的动作:Stripe悄咪咪地在搞区块链,Circle高调宣布要搞自己的链,Tether更是四处撒钱投资链项目。连Robinhood、摩根大通这些传统机构也来凑热闹。这让我... ...[详细]
-
10月19日这个普通的工作日下午,却发生了一件不普通的事。超过数千人同时"穿越"到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,参加了一场足以载入元宇宙发展史的盛会——"2023元宇宙数字资产新探"峰会。打破次元壁的参会体验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我们还在讨论元宇宙是不是个炒作概念。而今天,在全新升级的超维元宇宙滨海空间里,参会者们用数字身份自由穿梭,在虚拟展厅里零距离交流,这种沉浸式体验让传统的线下会议相形见绌。说实话,作为... ...[详细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