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她为头姐何仍活跃在科资第资哲技投一线学让的投人深岁的思
说实话,我对方舟投资创始人Cathie Wood(俗称木头姐)的看法一直很矛盾。就在前几天读了CoinDesk对她的专访后(文末有中文版链接),这种矛盾感更强烈了。
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市场的投资者,我最反感的就是那些动不动就预测短期价格的言论。"比特币年底必破15万"、"明年以太坊将突破新高"...这些话在我看来不仅不负责任,简直就是误导投资者。偏偏木头姐就特别爱发表这类观点。
但让我不得不服气的是,这位70岁的女士对科技趋势的判断实在精准得可怕。她总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哪些技术会在未来5-10年颠覆行业。读完她的专访,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她能在这个年轻人扎堆的领域保持如此影响力。
人生转折点:找到真正的热爱
访谈中最打动我的是她讲述大学时期的故事。"我当时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尝试了工程、教育、地质等所有学科,"她笑着说,"直到大二最后一学期才选了经济学课——完全是因为我爸特别希望我学这个。"
结果呢?这次"被迫"的选择改变了她的一生。经济学让她找到了真正的热情所在。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的经历:曾经以为很爱编程,结果发现只是贪图程序员的薪水。后来尝试做培训、开网店、甚至卖保险,全都半途而废——因为根本提不起兴趣。
直到遇见加密货币,我才明白什么叫"热爱"。现在每天研究区块链技术就像年轻时打游戏一样上瘾。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:在这个行业里,找到真正感兴趣的方向比什么都重要。
AI+区块链:下一个爆发点
木头姐在访谈中提出的一个观点特别引人深思:"未来的AI助手将自主决策并协同工作,这需要智能合约作为底层支撑。"
说白了就是AI代理之间要用区块链智能合约来完成交互。这个观点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!目前市面上所有"AI+区块链"项目中,只有Virtual通过ACP协议在认真推进这个方向。虽然项目进展缓慢,但我一直对它抱有希望——毕竟这才是真正有想象力的赛道。
以太坊vs Solana:机构的选择说明一切
谈到公链竞争时,木头姐的见解同样一针见血:"尽管Solana市场表现更抢眼,但Coinbase、Robinhood等机构仍选择以太坊作为Layer2底层。"
这个观察太精准了!作为长期跟踪公链发展的研究者,我早就发现以太坊在机构心中的特殊地位。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效率更高的Solana没能取代以太坊——答案很简单:对于基础层来说,安全和去中心化永远比速度重要。要追求效率?请去二层网络。
说实话,看到70岁的木头姐还能保持如此敏锐的行业洞察力,我这个80后都感到汗颜。她在专访中展现出的热情和专注,值得我们每个从业者学习。
参考链接:https://www.chaincatcher.com/article/2198079
(责任编辑:预测)
-
9月12日这天,币圈老炮儿们可能都激动得睡不着觉——比特币突然来了个漂亮的"旱地拔葱",单日涨幅超过5%。这种行情在近期的低迷市场中,简直就像沙漠里突然下了一场暴雨。谁在导演这出好戏?我仔细观察了一下数据,发现这次拉升可不是散户们能搞出来的动静。那些被我们戏称为"鲸鱼"的大户们,最近明显在偷偷加仓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年底的一幕,当时也是这些深海巨鲸先动手,后来果然引发了一波像样的行情。市场信号值得玩味... ...[详细]
-
区块链世界永远不乏戏剧性的反转故事,而Solana今年的表现无疑是其中最精彩的章节之一。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Solana还深陷FTX暴雷的泥潭,代币价格跌破8美元,外界几乎要给它判死刑。谁能想到,短短一年后,在今年的Breakpoint大会上,Solana不仅找回了场子,还让整个加密圈重新审视这个"打不死的小强"。数据不会说谎:Solana的强势回归说真的,看着Solana这波反弹,我不禁想起那句老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在这个遍地开花的Web3世界里,能让我眼前一亮的项目真的不多。但最近接触到的Trains确实让我兴奋得像个发现了新大陆的探险家。这家总部位于开曼群岛的科技公司,正在用AI和区块链技术重新定义量化交易的边界。这不是普通的交易机器人你见过会"思考"的交易机器人吗?Trains团队研发的TAI金融大语言模型,就像是一位24小时不眠不休的交易大师。它不仅能像传统量化系统那样快速执行交易,更厉害的是... ...[详细]
-
最近日元这波贬值真是让人揪心。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日本经济的老观察员,我见证过太多日元的大起大落。眼下美日汇率再次逼近151.77的历史高位,不禁让人想起去年那个惊心动魄的顶点。但这次情况似乎有所不同——日本这个"全球鸽王"终于要收起翅膀了。日元的前世今生:一部经济史的缩影说起日元汇率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1985年的《广场协议》。那会儿日本经济如日中天,美国硬是拉着几个大国联手压低美元,三年内日元直接... ...[详细]
-
最近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《圣人大盗》,不得不说这可能是目前最能引发创业者共鸣的区块链题材影片。说实话,6.3分的豆瓣评分确实有点低了,在我看来它至少值7分。影片讲述了一个典型的"屠龙少年"故事。曹晏豪饰演的尹子翔简直就是我们身边那些热血创业者的缩影——怀揣着用区块链技术颠覆传统金融体系的梦想,整天把"去中心化"挂在嘴边。他和女友陈曦(曾之乔饰)以及创业伙伴们,就像现代版的堂吉诃德,挥舞着技术创新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看着加密市场这几年的起起落落,总让我想起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的情景。当时多少人认为互联网就是个笑话,可如今呢?那些坚持下来的公司早已成为改变世界的巨头。加密行业似乎正在经历类似的成长阵痛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美股市场上那些可能成为加密领域"幸存者"的三家公司。Coinbase:加密世界的华尔街大玩家记得2017年我第一次用Coinbase买比特币的时候,这个平台还只是个简单的交易网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每当听到有人把Layer2跟以太坊划等号,我就忍不住想笑。这就像把智能手机全都当成iPhone一样,完全忽视了安卓阵营的存在。事实上,比特币才是Layer2技术最早的探路者,这个故事可以一直追溯到中本聪本人。Layer2的前世今生:你可能不知道的比特币往事记得我第一次翻看比特币0.1版代码时,真是被震惊到了。中本聪早就埋下了伏笔——那段支持"交易确认前更新交易"的代码,简直就是现代Laye... ...[详细]
-
编辑于2023.11.2下午1点16分,特别提醒:本文仅为市场观察笔记,绝非投资建议!投资决策需谨慎。市场就像是个永远猜不透心思的恋人,时而温柔似水,时而暴跳如雷。昨天这个"恋人"可真是让我们坐了一趟过山车。白天的行情还算温和,谁知晚间突然发起了"脾气",价格像坐上火箭一样蹿到35250美元附近,转眼又急转直下到34100美元。就在大家以为要上演"拉高出货"的老戏码时,它却又悄悄爬升到34600美... ...[详细]
-
作为一名在金融科技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,最近看到CIMG与FLock的合作案例让我眼前一亮。这不禁让我想起2017年那些只会囤币的企业,如今终于开始学会"玩币"了。就像当年互联网泡沫后企业才真正找到网络经济的价值一样,币股融合正在经历从"收藏"到"使用"的质变。囤币时代:数字资产的双刃剑记得2021年特斯拉高调宣布持有比特币时,市场一片欢呼。但好景不长,随着熊市来临,那些跟风囤币的企业纷纷被打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加密货币圈子里最热的话题莫过于现货比特币ETF可能获批的消息。但有趣的是,Maelstrom Fund创始人Arthur Hayes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。在他看来,这可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好事。为什么呢?因为像贝莱德这样的资产管理巨头本质上就是"国家的代理人",他们的运作方式与比特币诞生的初衷简直背道而驰。当比特币失去"自由":托管困境Hayes的分析可谓直击要害:假设这些传统金融机构大量囤积比... ...[详细]